8 March 2008

Mirror, mirror on the wall

素來也喜歡自己的外觀,雖然談不上愛美,但亦不會抗拒打扮,時不時照鏡。

就這麼說吧,我不會像某些人追隨潮流,亦不那麼計較外表的美醜,只要是合適又略帶時麾的衣着,我就會穿。

每次去洗手間,人們十居其九都會在方便完後逗留在鏡子面前,左梳右理一番。現代人愈是富裕,愈是追求個人化,對美的追求源源不絕。這一系列形象工程,小至衣着髮型,大至穿環整容,人人都抱著對令周遭另眼相看的效果奔馳。

你渴望擁有名星相,nip/tuck……。還有你,想擠身上流社會,貸款供Benz可以考慮。時下不少奢侈消費品,都已與炫耀性消費群牢牢的黏在一起。但背後的動力,背後驅駛你掏出一堆又一堆鈔票的動機是甚麼?還不是要他人對你改觀罷了?

望著身邊的東西,有多少是反映到自己的?問這問題,也許是多餘,當然是百分百的東西了,若非如此,放在家裏何用?再望望,身邊的銅牆鐵壁,甚至乎粉牆黛瓦,均無條件反映了建築物或城市佈局的特點,前者的商業味濃厚;後者則書香樸鼻。

不管甚麼物質、元素,最能完整地捕捉到一個人的東西,莫過於鏡子了。人類對鏡子有莫名的好感,我們對於一個人的觀念,往往覺得非以其外表着手衡量不可,不管他或她甚至祂是多麼如雷貫耳、街知巷聞。畫家時不時都喜歡畫自畫象,原因何在,大概如上。我們討厭一些反映不到或相違背的東西,所以物以類聚、人以群分。基於先天性的理解,沒有自覺便不是我了。

有沒有嘗試看看自己的眼睛?它們是如何的,你所見到的是否自己,或想像中的自己?見到了,是一對靈魂之窗。透過窗門互相觀察對岸的光景,你會發現世界之大,思想亦然。

edited: Thanks to Naomi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對不起......我的毛病又發作......
「令眼相看」實為「另眼相看」
「欲望」(名詞)應為「渴望」(動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