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May 2008

潮語入卷:填鴨不填鴨問題的最新演繹

  潮語入試卷,激起驚濤駭浪。

  考生們狠批考試局。社會輿論紛紛表態,亦多站在考生立場。這種表態,其實是弔詭的。

  我上年才考過高級程度會考,自然明白考生的複雜心情。我們一起狠批考試是「填鴨」、「背一埋無用嘅嘢」、「根本唔知係乜但就係背」。考試制度對於考生來說,是萬惡的。但考試卻是必要的罪惡,因為它回應努力者。一個低下階層的學生,透過考試,可以到大學讀商念醫,考試從根本上就是促進社會流動的,雖然文化資本(cultural capital)的概念對考試促進社會流動提出質疑,但不可否認的,考試總算給努力(背書)者一個可望可即的應許。

  但罵歸罵,考生一方面罵背書,但當考試局放棄「填鴨」,引進了「玩嘢」的題目。我們又一起罵,這種心情是很複雜,第一個原因,就是考試給予的應許消失了。我們厭惡填鴨,考試局回應了我們,帶來了是考生更大的恐懼,沒有了填鴨,我們好像更不踏實。我們努力背書——盡歸我心不甘情不願——而可以預期未來穩定的生活。潮文入字,姑不論是否對流行文化的誤解,或者是鼓勵考生用潮語,對當場考生最切身感到的,是一種不安感,或者如考卷所言的「O嘴」。諷刺的是,這是安心感向來就是由填鴨帶給我們的。

  考生感到不安,考試局亦被千夫所指。考試局不明白,沒有人喜歡填鴨,沒有人喜歡「求學就是求分數」,但衡量之下,考生會更不想失去考試帶給他們的應許,對於自身上流的機制,考生不會容許一點兒的內心不穩定性,家長亦不會容許。事實上,為了對抗考試局送來的不穩定,補習社就出現了,就是聲稱他們能夠看破考試局千變萬化的招數,他們的奇技淫巧,或者應該尊稱為「考試技巧」,其實只是想在不填鴨的考試之中變得填鴨,而重拾填鴨這種安心感。

  潮文入卷只是一個契機。考生的不安感,很早很早就在各論壇中出現。只是這次潮文入卷,同時引起捍衛語文純潔性的學者和流行文化鬥士的聲援,終於變成炙手可熱的社會話題,這當我們正本清源,就會發覺,這又是填鴨不填鴨這種老掉牙的問題,以及學生對填鴨制之間愛恨纏綿。

延伸閱讀:
張彧暋:〈超填鴨社會的來臨〉及〈超填鴨社會.超改革神話〉
這兩篇文章在互聯網已經是出名的舊文了。當中分析填鴨制鞭辟入里,值得一看。因為太出名了,所以唔post link。

No comments: